水是普遍的,也是寶貴的。因為它是一切生命發生、發育和繁衍的基本條件,也是經濟發展的動脈。
水是自然界分布廣的資源,但海水占96.5%,淡水僅占2.53%。在這僅為2.53%淡水中,有其中88%呈固態(南北極、冰川),其余12%的大部分為地下水。實際上可供人類生活和生產取用的淡水儲量僅為總儲水量1.386×1019Km3的0.014%。由于世
界人口的迅猛增長和工業的高速發展導致水資源短缺日益加劇。本世紀世界人口增加三倍,淡水消耗增加了約六倍,其中工業用水增加了26倍。而世界淡水資源總量基本不變,本世紀初人均占有水量僅是上世紀初的1/8,而且會越來越少。
我國水資源短缺問題與世界相比更加突出,我國水資源約占全球的5.8%,但人均占有量僅為2300M3,居世界109位(以前88位)僅為世界人均量的1/4,被聯合國列為世界13個貧水國之一。因此節約用水是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大事。
除農業用水外,工業是主要用水大戶,工業生產離不開水。水的特點是:資源豐富、價格低廉、性質穩定、熱容量大、流動性好、易于分配、沸點高(100oC才氣化),因此工業生產中大量的介質用水來冷卻,冷卻水用量大的行業是石油、化工、電力、冶金。這些支柱產業供水不足的矛盾日益顯現,特別是黃河流域(經常斷流),西北地區和東北地區的企業也正面臨著供水不足的現象。
工業用水節水的主要途徑有三個:一是提高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循環冷卻水要采取高濃縮倍數運行,可應用高效阻垢緩蝕劑、加酸處理方案、反滲透、弱酸水等手段提高循環水的濃縮倍數至四倍以上(中石化標準);二是開源節流;三是廣泛開展污水處理回用技術,節約地下水資源。因此合理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淡水資源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民生。
為了人類自己的生存,也為了子孫后代的繁衍,應大力開發和使用節水技術,普遍提高水的利用率,實現節約用水,保護好水資源。這也是水處理工作者的神圣職責和使命。